传感器+铁路:可利用铁轨震动供电
通常情况下,火车道口的工作人员利用硬线传感器来检测列车是否已经到来。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铺设通信和电力线路来激活交通灯和栅栏。然而现在,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却研发出了一种微型无线传感器,利用铁轨震动就可为这种传感器供电。
研究人员在每个道口部署了大量无线传感器,它们能够彼此相通,形成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当研究人员将传感器放置在铁轨边上时,其能通过铁轨震动来获得能量,并利用其传输信号。如果其中一个传感器出现故障,这个网络将能重新获取周围的警告信号。
传感器+无人帆船:海洋数据追踪利器
去年夏天,Saildrone公司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们合作,使用无人船在北极冰川盖收集具体的气温、盐度和生态系统数据。这些数据若是使用人为收集的方法则很难获取。
这艘船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还是无人操纵。它们受指挥中心通讯卫星的控制,完成收集地理数据、监测鱼类活动和收集环境信息的任务。另外,每搜无人船上都装有大量的传感器,将大量数据发回控制中心。
传感器+自动驾驶:精准检测驾驶员疲劳程度
日前,LittleSoftware使用美国NeuroSky公司生产的脑波传感器进行了演示。以无线通信方式将该传感器的数据发送给智能手机,并显示了6种情绪中的一种。其算法以过去使用脑波的研究成果以及该公司实施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保证了推测情绪的准确性。川原说,“我们认为,以查明脑波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为目标的研究拥有较长的历史,已经达到了足够的精度”。
如果能够实时了解驾驶员开车时的情绪,就可以根据情绪来调整多汽车的控制。例如,推测驾驶员焦躁不安时,可以播放有助于舒缓情绪的音乐。目前正在开发的自动驾驶车实现之后,如果推测出驾驶员很疲劳,就可以切换为“自动驾驶模式”。
传感器+仿生技术:加快智慧医疗落地
韩国科学家借助声音震动的原理,研发出一款源生于“真正的蜘蛛”仿生学的纳米缝隙传感器。这套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传感器间的缝隙间距达到了纳米级别,这也就保证了很高的传感灵敏度。除了能够有效排除外界噪声之外,纳米传感器还需要做到能够高精度识别特定频段的声音。例如,医疗健康中的测量血压、脉搏等功能,需要让传感器对某个人体信号格外的敏感,而不只是单纯的记录声音和震动。所以小编觉得,功能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过依旧是非常期待,在未来能够看到一款“蜘蛛侠第六感”传感器。
传感器+家居:激起智能家居千层浪
距离传感器是利用“飞行时间法”的原理来检测物体距离的一种传感器。随着手机、智慧家庭、机器人、无人机等市场对测距感应需求的增加,该产品日益受到重视。顺应市场需求激光测距传感器诞生。
当前激光测距传感器最大的应用市场是智能手机,随着消费电子、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无人机等产品的发展,在室内环境中对距离感应技术的应用需求将越来越多。比如智能家居产品中的水龙头、皂液器、干手机和冲洗器,都需要更精准快速地感应消费者的接近或者手势,从而实现智能化操作。更加精确快捷的测距感应,可以大幅改进用户体验。未来,这款产品还可以加载在商场的服务机器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