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文章 » 正文

借鉴国外巨头成长史,国内有望通过外延并购实现崛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08  浏览次数:10
核心提示:面对广阔的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国内半导体厂商具有史无前例的历史性机遇。无论是从大陆到台湾的产业链转移趋势,还是国家成立投资基金促进资本助力产业发展,还是国内外厂商纷纷在大陆建厂,都表明国内半导体产业将会面临大发展,这必然带来其上游领域设备厂商的投资机会。而AMAT与ASML中国大陆业绩高速增长都表明了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确实具有潜力。
中芯谷

 

考虑到国内外半导体设备的差距很大,需要尽快追赶;同时半导体设备的研发到商用的周期又比较长,新产品一般要过2 至4 年才可以进入市场,5 至6 年开始实现销售,8 至9 年才可能达到收支平衡,10 年才可能达到盈利;另外加速发展半导体设备是形成中国IC 产业链的当务之急。所以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加上大基金的支持,相较于创新发展,模仿ASML 以并购成长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中芯谷


但是另一方面,强者恒强的产业格局下我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发展实属不易。半导体设备研发周期长,投资额大且风险高。越先进的制程工艺设备造价越高。即使研发成功也较难打入国际大厂的供应链。现阶段在技术水平上,世界集成电路设备研发水平处于12英寸10纳米以下技术代,生产水平处于12英寸14纳米技术代;中国设备厂商的研发水平处于12英寸14纳米阶段,生产水平处于12英寸28纳米阶段,仍存在至少3到5的差距。更何况进入国际主流产线亦需要一定时间。以中国半导体设备厂商中的佼佼者北方微电子为例。北方微电子从其启动沉积设备的研究到首次切入台湾LED产线,前后经历5年时间。因此,我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在近年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QQ在线咨询
全国服务热线
0755-83979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