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应邀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汇报,着实鼓舞了产业人,说明国家层面的领导人开始关注这个产业。其实早在2014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集成电路产业被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就体现了国家对这个行业的一个郑重期待。
集成电路产业之所以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相对落后,缺少能够在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产生影响的龙头企业。要改变这个现实,必须加快培育我们本土的集成电路龙头企业。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二八”现象
2013年全球排名前25家设计公司中,有14家总部位于美国,5家在台湾,只有2家在中国大陆(IC Insights)。在这25家IC设计公司中,有14家公司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这25家供应商占了全球IC设计公司销售额的81%。
榜上有名的两家大陆公司是海思(排名12)和展讯(排名14),展讯以48%的成绩排名成长率第一。2012年大陆前10大IC设计公司总产值不到高通一家的三分之一。缺少以内资为主体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龙头企业是一大主因。2015年全球IC设计公司排行榜海思排第6位、展讯进入前10,应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013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额为808.8亿元,其中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有124家,这124家的销售额达到707.71亿元,占到全行业销售额的80%多。说明了龙头企业的重要性,也符合管理学的二八定律,即20%的企业决定了整个行业80%的规模。
当然超过1亿元的公司还不能称之为龙头企业,不同的发展时期衡量的尺度也是不同的。2016年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有很大的进步,设计企业由2015年的736家大幅增加到1362家,数量几乎翻番。全行业销售额1518.52亿元,约228.35亿美元,增长23.04%。全行业中680家公司的销售额占到总额的86%,其余700余家只占到16%。又是一个二八定律。
培育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刻不容缓
怎样培育本土集成电路龙头企业?江苏半导体协会秘书长于燮康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呼吁“推动本土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培育刻不容缓”。于总用封测产业创新联盟成立以来的实践说明了一个观点:让国家的扶助资金更多地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是培养行业龙头企业的关键。
集成电路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不论是研发、工艺提升,还是产能扩充,都需要有长期的、连续的、大规模的资金支持。
回顾我们产业的发展史,恰恰在这一点上做得很不够,在2008~2013年的6年间,我国IC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仅400亿美元左右,而英特尔2013一年投资就达130亿美元。这6年间有3年还是负增长,投资总量明显下降。
一方面是投资不足影响了IC企业的研发和技术能力,使本土企业在严峻的竞争形势中与国际企业差距进一步拉大。另一方面是集成电路市场份额加速向龙头企业集中,使得最具有创新冲动的中小企业研发资金越发不足,创新动能大打折扣。
欣喜的是最近几年国家层面频频有大动作,首先是国家大基金的推出,北京、上海、深圳政府也相应出台新的产业政策,重点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其次是处于二线城市的重庆、武汉、厦门、合肥、长沙等地也在集成电路投入上频频作为,出台更加灵活的政策吸引外商建厂建线,甚至连盐城这类的中小城市也开始兴建集成电路生产线。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这些政策统统落地,钱的问题解决了,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好钢”是否被用在了刀刃上?
以平板行业为例,在深圳的平板OEM市场,全志和瑞芯微两家国产芯片商占据了绝对优势,2010年在平板电脑市场的早期,瑞芯微和全志科技在平板芯片市场的总额只有0.3%,三年之后增加到了27%,目前已经占到了三分之一的水平。但是如果继续做大做强,需要资金连续地投入,这两家企业是否具备这种投入能力,还要靠实践来检验。
我们也许可以借鉴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经验,过去10年我国液晶平板产业从无到有,现在占到了全球10%的份额,这和作为液晶面板的龙头企业京东方连续不断的大投入不能不说是密切相关。
龙头企业的培育,除了靠自身实力投入以外,通过资本运作整合也是一条“捷径”。
看看这几年全球通信芯片产业的整合案例,英特尔以14亿美元收购英飞凌无线业务,Marvell用6亿美元收购英特尔通信处理器业务,意法半导体以 1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无线业务。高通先后收购WiFi芯片供应商Atheros、电源管理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先供应商 Summit Microelectronics、无晶圆厂MEMS显示器新创公司Pixtronix等。这些成功案例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图一、2015年全球前10大IC设计商排行与销售额(IC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