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1月16日报道,芯片是中国工业的核心发展产业之一,多年来政府为之投入了超过1500亿美元的资金。
目前,中国在芯片上的进口费用已经超过了石油。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一旦掐断供给,中国可能面临大麻烦。美国人也有自己的恐惧,中国人在芯片上的投入如此巨大,可能直接冲击美国所控制的市场。而且削弱美国人在科技上的优势,并且威胁国家安全。现在,芯片已经成为了中美之间的政治焦点问题了。
金融时报文章称,在本月初,奥巴马的科技和技术顾问团向总统提交了一封信件,信中说:“中国在半导体工业中的政策开始出现效果了,这会给美国在工业上的创新和国家的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据贝恩公司(consultancy Bain & Co.)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每年消费超过1000亿美元的半导体产品,几乎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一的贸易额,但是在这1000多亿美元中,只有6%到7%为国产。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
中国芯片每年增长量
大部分的进口芯片都用于电脑,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的制造,而且相当一部分电子产品又重新出口到了国外。
现在中国自己制造的芯片远远不能满足本国的需求。为了弥补,中国政府长时间以来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早期的努力算不上成功,据麦肯锡(McKinsey)咨询统计,中国曾经一次性在15个省建立了超过130座工厂。
另据伯恩斯坦(Bernstein)咨询公司专家马克李(Mark Li)的说法,中国建立的“中芯国际”(SMIC)把目标定得太高了,试图一次到位,直接成为世界顶尖的芯片制造商,结果遭到了损失。
李说:“随后,SMIC调整了自己的策略,选择成为追随者,保持在台湾著名的半导体公司台积电(TSMC)背后一步或者两步的地方,这样可以减少自己走错路的可能,并且削减一部分投资。
策略很成功,2015年SMIC已经成为世界上利润排名第5的芯片生产商,而且有超过一半的利润来源于海外。SMIC在2016年的表现更加惊人,公司的投资回报率高达27%,在香港的股票市场上表现远远超过其他的公司。彭博(Bloomberg)28位负责跟踪公司的分析师中有22位建议买入SMIC的股票,而另外6位的建议也是持有,没有一位的建议是卖出。
马克李也发现了SMIC在股票市场上的不凡表现,他说:“一般体量比较小的公司会给你更多的回报率,但是SMIC这个大型公司却违背了这一规律。”他预计,2017年SMIC的回报率将达到30%。相比之下,和SMIC体量相似的台湾排名第二的台联电(UMC)回报率只有2%到3%。
在中国国内,SMIC只是竞争者之一。另外一家公司清华紫光(Tsinghua Unigroup)在合并了武汉新芯(XMC)之后成为了又一家中国半导体巨头。除了武汉新芯,清华紫光还在国际上展开了大规模收购,试图获得海外的先进技术。
但是美国政府阻止了这一切,2015年,清华紫光对世界第三大内存芯片厂镁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230亿美元的收购宣布失败,原因是国家安全。去年,清华紫光试图用26亿美元收购美国仙童(Fairchild)半导体公司也被拒绝,仙童害怕美国政府会阻挠收购,主动拒绝了清华紫光。
分析师认为,对于想成为世界级的芯片制造国家的中国来说,收购美国公司受阻是最大的障碍,而且未来的收购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不仅仅只是美国,欧洲也开始限制中国方面的投资,去年10月25日,德国经济部宣布撤回之前对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芯片制造商爱思强(Aixtron)发放的通行证,重启相应评估程序。
世界芯片制造商的晶体管制成精度,精度越高性能越好,目前能够商业化的最好精度是14-16纳米芯片。图中红色为中国公司。
除了收购阻碍,美国商务部还攻击了中国政府对芯片行业投入的超过1500亿美元的资金扶助。美国商务部长佩尼普里兹克(Penny Pritzker)认为,中国政府补贴行业是想让中国国产芯片在2025年能占据70%的市场份额。
但是据了解,在外国人不让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情况下,一部分跨国的半导体厂商发现了市场机会,选择了走进来,主动在中国境内寻找合作伙伴建厂。
2015年,目前仅有的四家可以制造14-16纳米级别芯片的厂商都选择到大陆建厂,就连业界的“老大”台积电也终于放下身段,在去年3月28日宣布在南京建立先进的16纳米芯片工厂,主动加入“红色”供应链。
但是受限于政策原因,大陆新设的工厂须与台湾保持“N-1”代的技术落差,且主导权要由台湾半导体产业掌控、对台湾有相对投资。同时,台湾半导体产业在大陆设厂,将以三座为限。面对内地半导体行业的崛起,留给台积电的时间不多了。
最后,金融时报认为,虽然中国的芯片的发展受到了重重阻碍,但是中国正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标,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中国迟早会成为世界芯片行业的有利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