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文章 » 正文

中美贸易战,为何受伤的还有高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24  来源:OFWEEK  浏览次数:64
核心提示:高通竟然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高通和苹果交恶,把更多的合作放到了中国企业身上,中兴也是其重要的客户之一,没想到这次“神仙打架”,却让高通也吞下了苦果。

中美贸易战,在市场都在关注中兴通讯被美国商务部“制裁”的同时,还把一部分关注给了高通。原来高通竟然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高通和苹果交恶,把更多的合作放到了中国企业身上,中兴也是其重要的客户之一,没想到这次“神仙打架”,却让高通也吞下了苦果。
 

禁售多少对高通也有不小的影响,这恐怕也是在英特尔表态之后,高通却迟迟不愿意表态的原因所在。经历了博通的“恶意”收购,刚刚让政府给解了围,这一次美国政府又甩过来一剂“耳光”,估计高通也处于懵圈状态吧?

 
 

美国商务部“制裁”中兴通讯,对美国的高科技企业也会带来不小的影响,高通就是首当其冲的。毕竟当下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无论是半导体市场还是芯片市场,一家独大也不可能全部通吃,压制一部分市场,也还有合作的机会和空间,谈才能最终解决问题,高通估计也在苦苦期盼结果不要最坏。如果高通连中国市场都不能完整拿到,那么在苹果的攻势下,高通也可以休矣。

 

当然,现在也仅仅是中兴一家得到遏制,最终结果如何尚未可知,不知道有没有斡旋的空间。更主要的是,美国商务部此举也激发了中国市场的造芯决心和热情。受制于人的感觉放到谁头上也是极不舒服的,唯一的做法就是自身当自强。只有自身做到了技术储备的相对优势才能有谈判的资格,科技的进步需要的是充足的积累和储备,中兴也给我们的企业上了一课。虽然这次有点“小题大做”,但在过分依赖外来技术市场的时候,我们也确实应该未雨绸缪了。

 

高通是中兴手机最主要的供应商。研究机构IHSMarkit数据显示,去年中兴手机全球出货量为4640万部,超过一半使用的是高通骁龙芯片。中兴的主打手机使用的是高通骁龙820和617芯片。高通去年收入220亿美元。有分析师预测,如果每块芯片的价格是25美元,那么高通从中兴产生的收入就接近5亿美元。每年损失这么多收入,高通怎么能不郁闷,更何况现在的高通并不是财大气粗的时候,任何营收都是其需要的。没有了苹果之后,高通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但这一次高通显然也是躺枪了。
 

 
 

市场还在揣测的是,在中美贸易战中,高通会不会被动地被卷入进来。尤其是在中国大力发展5G技术的风口,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快速崛起,也在对标以高通、爱立信、三星为代表的国际巨头。一旦对中兴的限制被无限放大,那么高通的遭遇并不会好。此外,据悉中兴、华为、美国运营商AT&T此前都保持较好的合作关系,如果要切断与华为、中兴的联系,运营商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高通对于中国市场的在意也不希望失去这么好的合作伙伴。

 

况且,高通也一直在等待着中国监管部门对其440亿美元收购NXP(恩智浦)的批准。中国商务部已经对这项并购案表达了担忧,认为很难满足反垄断监管要求。高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以及和中国手机厂商的良好合作关系都被市场寄予厚望。去年下半年,小米与OPPO、vivo就与高通签订了120亿美元的芯片采购合同。今年年初,国产手机又给高通站台,为高通5G打气,避免其被博通收购。而苹果一直保持沉默,最终美国政府出面叫停了博通的收购计划。

 

美国商务部也明确表示,这次制裁也是针对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该计划旨在促进了中国国内芯片产业的发展,该计划呼吁改善中国国内各个行业的制造和研发水平。据报道,“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目标包括在中国本地制造70%的材料和零部件,并成立了40个相关的“创新中心”。至于移动通信领域,按照“中国制造2025”计划到2025年要在国内市场至少40%的智能手机中使用中国本地生产的芯片。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有媒体披露,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3-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年复合增值率为21%,约是同期全球增速的5倍左右,我国以芯片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行业,具有强劲发展动力。“我们整个的芯片产业近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越来越接近于市场的第一梯队,特别是在芯片设计方面,产业规模取得了快速的扩大,已经渗透到我们从人民生活,到了工业领域,到我们未来的一些人工智能,到智能汽车等等多个领域,都已经在采用国产的芯片在支撑他们这些产业的发展。”据悉,产业投资也翻了一番,近三年年均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采用我们自主研发芯片的超级计算机在最近4期的世界评比中都获得了第一。

 

但我们也知道在一些关键技术,关键应用以及市场量产等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兴事件本身也说明了问题。我们需要追赶以及“卧薪尝胆”的地方还有很多,就如同当初光伏、彩电、碟机市场的变迁那样,我们能够“知耻而后勇”吗?要知道高端技术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一直也是我们的软肋,不过随着AI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以及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快速跟进,未来我们未尝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QQ在线咨询
全国服务热线
0755-83979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