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央企,全速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十分迫切。
2023年7月15日,全国政协常委苗圩在举行的“牢记嘱托、聚力创新、强国建设、勇当先锋——中国汽车T10特别峰会”上表示,对汽车行业来说,燃油汽车连续几年负增长、新能源汽车成倍增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之势。传统汽车企业定要看清楚这种大势,不要抱残守缺。
但是,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及长安汽车,作为汽车央企,新能源转型速度却较慢。2023年,三家企业各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4.04万辆、52.37万辆和48.09万辆,在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占有率仅为2.5%、5.5%和5.1%。
对此,车百智库近期发布的调研报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2024年发展趋势》明确表示,这将导致汽车“铁锈地带”有扩大风险。
此番“单独考核”,据张玉卓介绍,要破除考核当期利润这个障碍,“考核它的技术,考核它的市场占有率,考核它未来的发展。”这对尚未完全盈利的新能源汽车制造行业来说,无疑是及时且恰当的。
但是,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并不易事。此前新势力造车成功,看似简单,但依靠的是互联网企业的打法,绝非传统车企的那一套做法。
最近出现危机的高合汽车,就是由传统造车人丁磊创办,他在2月份的内部会议中就直言“老一套的经营策略打不过互联网”。另一个案例是威马汽车,其创始人沈晖,虽传统造车经验丰富,也无法使威马汽车摆脱泥潭。
汽车央企虽在燃油车时代创造了辉煌,但转型新能源,仅仅依靠顶层的“单独考核”,可能不够,还需要在方法论层面进行变革。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新能源造车产业中,各家企业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一家企业不可能包打天下,可以通过合作,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他建议,包括汽车央企在内的新能源车企,在造车时,何不学习ICT行业?不大包大揽,而是采用新型合作模式。
单独考核”及时且恰当
近期的“两会”上,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热议话题。国资委首次在两会期间首次对三大汽车央企“喊话”,要对其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
此番单独考核,仅仅是手段,目的是推动这些央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速度。如张玉卓所言:“就新能源汽车领域,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还不够快,不如特斯拉、比亚迪。”
国资委此前对大部分央企的考核,主要以利润增长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如果用利润增长考核处于新能源转型中的汽车央企,则很难调动这些车企转型的积极性。此次对汽车央企的的考核,不再拘泥于财务端,而要追求“营养均衡”,多维度发展的“单独考核”,譬如要“考核它的技术,考核它的市场占有率,考核它未来的发展”。这对汽车央企来说,可谓恰当且及时。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在投入阶段。据各个车企的财报,真正处于盈利状态的,仅仅比亚迪、特斯拉。此外,理想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广汽埃安在2023年的6月-9月连续四个月实现了盈利。其余的新能源车企,无一例外,均处于“卖一辆亏一辆”阶段。如张玉卓所言,如果考核当期利润,这些汽车央企可能不太容易去全速推进新能源汽车业务。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