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文章 » 正文

数据中心“提速、降耗”迫切,CPO市场前景看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8-22  浏览次数:6
核心提示:随着ChatGPT、AIGC、Sora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全球范围内对AI的讨论热度不断攀升,大模型正迈向多模态化的新纪元。但在这一转
 随着ChatGPT、AIGC、Sora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全球范围内对AI的讨论热度不断攀升,大模型正迈向多模态化的新纪元。但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传统数据中心向智算中心转变时,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深远影响。

正如大脑的智能源自于神经元间的丰富连接,数据中心作为现代社会的"大脑",其智能化同样依赖于快速、高效的"连接"能力。因此,连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

根据Dell’Oro 2022年6月的报告,以太网的发展趋势指向了400G、800G和1.6T的速率。这表明,现有的100G及以下速率的以太网连接技术,以及数据中心内部的连接方式,正在经历向更高速的400G、800G和1.6T技术的快速迭代。

此外,行业内有一种说法,“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算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能耗效率的较量。”作为高能耗行业,数据中心以年为计的电费动辄上亿元,常被称为电老虎。而随着数据中心体量的增加,用电量上升趋势明显。

乌镇智库理事长张晓东今年在某一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大模型的部署需要海量的高算力芯片,预计2027-2028年,超级智能会到来,届时最大的几个模型将需要1000万张卡,消耗的能量相当于一个中国中小型的省的耗电量,由此带来的巨额成本,会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挑战。”

综合以上表述,当前数据中心的连接至少面临量大挑战:1、高性能计算对网络速率的需求在提升,很快就会到达800G和1.6T时代;2、在双碳目标下,数据中心对降低能耗的需求非常强烈。

数据中心光互联方案面临变革
当前,数据中心光互联的方案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传统的光模块连接方案,其中可插拔的光模块就是光引擎,光纤插在光模块上,通过SerDes通道将信号传送至网络交换芯片。这种方案中采用了DSP芯片对高速信号进行信号处理,来降低误码率,所以在链路性能、灵活性、可维护性和不同厂商间的互操作性方面表现良好,但DSP的功耗较大,以400G光模块为例,当前市场上采用7nm工艺的DSP芯片功耗通常要跑到4W,占整个光模块功耗的50%左右,而光模块的功耗大约占交换机整机功耗的40%以上,所以在低功耗方面表现不佳。此外,由于交换芯片和光引擎是分开布局的,所以在信号延迟表现方面也一般。

第二种是LPO线性驱动可插拔光模块连接方案,顾名思义,该方案采用了线性直驱技术,去除了传统光模块的DSP/CDR芯片,将系统功耗和延时做了优化,同时成本也相应降低,但也正因为做了简化处理,所以在系统误码率和传输距离方面有所牺牲。不过该方案依旧保留了传统光模块方案的可热插拔的特性,所以在后期维护方面存在优势,不至于单个元件损坏,要拆机才能维修。

第三种是CPO共封装光学连接方案,在这种方案中,最大的改动就是将交换芯片和光引擎进行了合封,不再采用可插拔光模块的形式,带来的好处是电信号在光引擎和交换芯片之间的链路缩短了,传输速率会更快,功耗更低,效率更高,且在尺寸方面也会缩小不少。有行业数据显示,采用CPO的方案,相比于光模块的方案,功耗可以降低50%,且能满足高速、高密度互联的传输场景,比如未来的智算中心。

综上,在短期内,传统光模块方案还是市场主流;LPO线性驱动可插拔光模块方案正在有序推进;而CPO方案将在800G和1.6T时代开始量产出货,并有望在3.2T时代占据市场主流。

借助对硅光技术的储备,曦智科技推出CPO方案
当前CPO方案还处于市场早期阶段,中国的企业有机会和国际企业同台竞技。

就在刚过去的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笔者看到曦智科技就展出了首款适用 PCle和 CXL(Compute Express link)协议的数据中心计算光互连硬件产品 Photowave。

众所周知,曦智科技在光电混合算力领域是曦智科技的主战场,但该市场处于趋势性市场,在落地层面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而今天曦智科技展示的光互连产品,则在近几年就可能看到销售成绩,所以在基于类似技术底座的情况下,增加产品品类也是较为正向的战略布局。

根据曦智科技工程师的介绍,Photowave系列产品具有多种产品形态,包括PCIe卡、OCP 3.0 SFF卡和有源光缆等,数据传输速率低于20ns,其中有源光缆的延迟更是低于1ns,整个模块功耗在15W以下。

在配置方面,Photowave系列产品可灵活搭配x16、x8、x4、x2等不同通道数,适用于服务器平台、CXL交换机、存储应用以及xPU之间的互联。据悉,该产品已率先成功实现CXL内存池化的远距离光互连,规模化应用后可极大提升不同计算硬件的工作负载效率,赋能数据中心的架构解耦和资源池化。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文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QQ在线咨询
全国服务热线
0755-83690011